在當前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中,當傳統工廠還在通過人力組裝汽車的時候,小米工廠每76秒就有一臺小米汽車從工廠中下線,生產線上引入超過700個機器人,車身車間的關鍵工藝100%自動化,而這也只是眾多新技術應用場景中的一隅,技術的革新,創造了大批新崗位,據悉2025年初,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曾發布了一份《新質生產力應用型人才就業趨勢報告》,其中提到:未來5年,一線普工崗位數將大幅減少,班組長崗位數相對穩定,技術員崗位數有較大增長。為什么崗位會在未來5年出現這樣的變化呢?仔細分析會發現,一線普工崗位數量之所以會減少,是受到AI等智能化浪潮的影響,一線普通工人被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替代。班組長崗位增多是因為管理型崗位更加靈活多變,擁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,被替代的可能性較低;技術崗位增多是因為他們掌握著前沿科技,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工作方式,比如大數據分析等,將是企業重點招納崗位。
雖然各個企業正處于向高端化、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,新興職業的不斷涌現,也為求職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,但技能人才缺口卻遠超2000萬人以上,但我國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口僅26%,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6%,這意味著對待技術人才更高的專業標準和要求。且隨著信息技術加速迭代等多重因素影響,進一步加劇了高水平技能人才的短缺,因此對于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,學習技術、成為數字人才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相比其他專業,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習門檻相對較低,且薪資水平高。通過努力學習和實踐,便可以掌握一門實用技能,為未來的職業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江蘇宿遷八維教育29年來持續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教學。2025年江蘇宿遷八維教育利用大模型賦能教育創新,為學子學習與就業保駕護航,其中,有三大核心功能:AI代碼教練24小時在線,實時反饋代碼質量與學習進度,利用智能系統精準追蹤學生成長軌跡;真實項目模擬系統將課堂變為職場真實環境,通過動態升級行業級項目挑戰,助力學生快速積累實戰經驗;就業賦能體系用AI解析面試套路,提供精準題庫和壓力訓練,勇闖“求職關”,在AI面試官嚴格把控下,打磨面試技巧,輕松應對真人面試。
另外,今年年初“20.1卓越工程師強訓體系”震撼推出,首批28個項目、280個工單的發布,標志著這一體系已全面落地實施!此次升級緊密聚焦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游戲等科技前沿領域,涵蓋功能工單194項、性能工單35項、技術工單51項,實現了行業需求與教育實踐的深度融合。
江蘇宿遷八維教育通過整合行業尖端技術案例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,同時與企業深度合作開發特色課程,構建了從“技能提升”到“職業發展”一體化的培養體系。這不僅展現了江蘇宿遷八維教育在職教領域深耕多年的實力,更為廣大學子優質就業鋪路搭橋,奠定良好基礎。